wbg logo

科普快报

自然课堂:水中“仙子”的生存“魔法”

  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武汉植物园的水生植物在水中摇曳生姿、清凉嬉戏。水生植物是如何在水中生存的呢?7月18日,14组亲子家庭在武汉植物园开展了水中“仙子”生存“魔法”的单主题自然课堂。主讲老师曹承娥和助教老师袁俊青,带领参加课堂的亲子家庭们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探究课,让孩子们身心清凉一夏、意犹未尽。 

  本次课堂分为室内讲解、户外探究和室内分享三个环节。在图文并茂的画面里,曹承娥老师巧用猜谜语游戏、提问互动和讲故事的方式,活跃室内讲解环节的课堂气氛,生动有趣地带领孩子们走进水生植物的世界;通过对水生植物在水里不同生存空间的介绍,引出水生植物的“四大家族”,调动孩子们想去户外探究的兴趣。 


户外做记录

  “老师,沉水植物吐了好多泡泡。”“老师,我看见狐尾藻中间的孔了,但是吹不出气来。”“老师,水葫芦的气囊可以听见声音。”“老师,我看见王莲了,我可以试试坐上去吗?”“老师,荷叶叶柄的气孔好大呀,可以当万花筒。”户外探究环节,曹老师带领孩子们在沉水植物展示区、荷花睡莲展示区进行植物的打捞、观察、探究和记录。主讲老师和助教老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五感,让其化身为“小小植物勇士”,通过感官体验,对水生植物“四大家族”在水中的生存方法一探究竟。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孩子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观察结果并提出了心中的疑问,现场热闹非凡。户外探究的最后,在荷花展示区的木质平台处,孩子们拿着老师采摘分发的荷叶柄,在吹泡泡的游戏中,深度体验了水生植物为了适应水中生存环境,练就的发达的通气组织。 


沉水植物打捞


浮叶植物观察

 

寻找漂浮植植物

 

荷叶叶柄吹泡泡游戏 

  课程分享环节,曹老师和袁老师将提前准备好的水生植物,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来描述自己手中的植物,家长蒙眼猜孩子描述的植物名及其“家族”类别,既巩固了课堂知识点,又增进亲子互动。最后在主讲老师的总结、引导下,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本次课堂通过调动五感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水生植物及其生存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了植物适应大自然的独特智慧,旨在培养孩子尊重生命、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意识。武汉植物园自开设自然课堂以来,一直坚持以自然为家,在自然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思维能力,吸引孩子走进自然、喜欢自然、沉浸自然,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博物”的种子,让其保持探究自然的好奇心。    

大合影 

科普开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