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病毒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国家病毒资源库技术主管沈姝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在武汉市光谷第十八小学为学生们带来一场题为《小蜱虫的“大事件”》的生动科普课。
讲座伊始,一段聚焦蜱虫生态的纪录片拉开了帷幕。画面中,潜藏在草丛中的微小蜱虫通过显微镜头展现出复杂的行为特征,迅速吸引了在场学生的目光。纪录片结束后,沈姝研究员以“自然界的隐形猎手”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蜱虫的微观世界。她结合自身十余年蜱传病毒研究经验,从蜱虫的起源讲起,通过展示实验室制作的蜱虫标本,详细解析这类节肢动物的独特生命特性。“蜱虫虽小,却是地球上生存历史最悠久的物种之一,其适应能力远超想象。”沈姝以新疆出血热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等案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蜱虫与病毒间长达数亿年的共生关系,并借助动态模型演示病毒如何通过蜱虫叮咬突破宿主防御系统。
整场讲座通过标本观察、图片展示和科学影像的多维呈现,将深奥的病毒学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科普内容。学生们认识几种常见的蜱传病毒和疾病,学习如何防范蜱虫叮咬以及被叮咬后的应急处理方法。讲座中通过问答互动巩固所学知识,他们不仅了解到蜱虫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更建立起对传染病防控的科学认知,为自己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携手湖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承办,由武汉市光谷第十八小学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