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代:菊自有文献记载起,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西周时代就有菊花的相关记述,《礼记》一书曰:“鸿雁来…鞠(菊)有黄华”。
战国时代:菊花和民族文化结缘之始。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在《九歌》中言:“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歌颂菊秉性高洁,不同凡响。
秦汉时代:菊花开始做饮食药用,重阳节饮菊花酒的菊俗已经形成。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菊服之轻身耐老”。《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魏晋时代:菊花成为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深受文人雅士推崇,成为吟咏、赞美的对象。菊花最早的园艺栽培出现在晋代。
南北朝时期:据记载,每逢夏至菊花和小麦被研成灰用来防治蠹虫。
唐代:植菊技术不断提高,郭橐驼种树书中载有“黄白二菊各披去一边皮,用黄麻皮扎合,其花半黄白色。”表明人们已掌握了菊的靠接技术。重阳节赏菊活动自宫廷至民间大为风行,咏菊诗文大量出现,唐人借菊抒情言志,菊花的意象更加丰富。
宋代:我国第一部菊谱,刘蒙《菊谱》问世,此后陆续出现菊谱。菊花栽培也由过去的露天自然栽植过渡到整形盆栽。自宫廷一直到民间,每年都有“赛菊会”、“菊花会”等活动,同时咏菊文学进入巅峰时期。
元代:关于菊花的记录较少,仅有1部菊谱——杨维桢的《黄华传》,记载菊花品种163个。
明代:有20几部菊花专著问世,出现了众多的菊画,继承并推动了菊文化的发展。明代文人画家留下了大量的菊画,如吕纪的《桂菊山禽图轴》,米万钟的《竹石菊花图轴》,陈洪缓的《玩菊图轴》等。
清代:菊花专著为我国历史上最多,问世35部,存世27部。以北京为中心,从宫廷府第至城乡民间,养菊、赏菊在京城蔚然成风,已初步形成一套菊花栽培理论和技术的完整体系。文人雅士不仅作画,而且题画,诗画融为一体。其中有名的菊画有恽寿平的《九华佳色图》、《东篱佳色图》,吴昌硕的《菊花图》,郑板桥的《兰菊图》等。
当代:菊古来有之,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中,菊被赋予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内涵,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当今社会,菊所代表的精神内涵更加宝贵,需要我们更好地珍视、继承和弘扬。
‘红松针’
‘长虹飞鹤’
‘月明星稀’
(主要参考文献:陈蕴鸾.我国古代菊的种植及其经济文化价值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科普开放部 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