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入侵植物治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2011/03/30 | 来源:| 【字号: 】【打印】【关闭

  近期,我实验室入侵生物学科组研究生卢新民、孙燕在丁建清研究员指导下,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为对象,发现了不同生境下入侵植物应对胁迫的不同反应及机制,研究结果为入侵植物的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空心莲子草是我国首批公布的16种重要入侵物种之一,每年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该草是水陆两生型植物,分布于我国20余省,生态适应性极强,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严重损失。在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南方的水生生境,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基本控制了该草危害,但是在陆生生境,人工化学和生物治理措施都难以奏效。如何控制陆生生境的空心莲子草是世界性难题。 

  卢新民、孙燕等采用人工剪除和释放天敌昆虫等方法,通过田间和温室试验,发现在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对人工剪除和昆虫取食耐受性水平较高,补偿能力明显强于水生生境。研究还发现,在一定的植物密度范围内,植株个体间存在互益效应,表现为植株对昆虫取食耐受性水平随植物密度增加而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生境的植物可能采用不同的补偿机制。陆生生境中,空心莲子草具有强大的根系,一旦地上部分受到胁迫,植物将资源储藏到地下部分,从而有效应对地上部分的危害;而在水生生境中,由于植株根系不发达,难以有效抵御昆虫取食胁迫。这些结果表明,陆生生境中植株对昆虫取食和人工剪除较高的耐受性增加了治理难度,也是国内外生物防治空心莲子草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能否有效抑制陆生生境中植物地下部分的生长是治理成败的关键。 

  以上研究的部分结果,已在近期出版的国际刊物Biological InvasionsPlant BiologyBiological Control上发表。 

相关附件: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技术支持: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备05004779-1号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