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实验室在化学除藻剂的环境副作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1/05/18 | 来源:| 【字号: 】【打印】【关闭

  湖泊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能,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及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威胁区域供水,给公众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为提高湖泊水质和控制蓝藻水华暴发,利用化学方法除藻无疑是一种效果显著、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但化学方法在除藻的同时,对其它水生生物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科组邢伟副研究员等等科研人员对化学除藻剂对水生植物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含铜杀藻剂或铁盐等絮凝剂的过量投加导致水生植物周围环境金属浓度的增加,其生境更加恶化;受试材料紫背浮萍(Spirodela polyrrhiza)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色素和蛋白质等合成受阻且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光合效率大幅降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上述结果表明,在使用化学除藻剂时一定要注意剂量效应,避免给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和Environmental Toxicology上。

相关附件: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技术支持: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备05004779-1号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