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重点实验室“红壤侵蚀退化立地的植被恢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13/04/03 | 来源:| 【字号: 】【打印】【关闭

  4月2日,由重点实验室程晓莉研究员,王伟波助理研究员,博士生窦晓琳和张全发研究员共同发明的“红壤侵蚀退化立地的植被恢复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1110250963.3)

  我国南方亚热带红壤区山地丘陵面积所占比重大,坡地多,坡度陡,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很大,同时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湿热同季的气候特点,给土壤侵蚀提供了强大的降雨侵蚀源动力。亚热带红壤本身有机质含量低,转化速度快,土壤腐殖质品质差,土壤腐殖质分子量小,结构简单,土壤呈酸性反应,土壤养分蓄持和供应能力低等特点是土壤肥力难以保持的障碍因素,再加上湿热同季使该区以花岗岩为主的岩石矿物强烈风化,形成疏松深厚的风化层,使得土壤抗蚀性很低。亚热带山地丘陵区人口密集,人地矛盾突出,大面积的坡地被开发利用,土地因此而退化。人口分布多集中在农村,农民以薪柴为主要燃料,采伐强度超限,甚至出现铲草皮、挖树根等现象,不但造成坡地植被彻底破坏,还将红壤潜在的脆弱性完全表现出来,加剧了水土流失,丧失了植被恢复所需的土壤肥力和种子库,导致侵蚀红壤的不可逆退化,严重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主要解决中国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严重,山地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以及植被难以恢复等问题。花岗岩侵蚀立地属于比较典型的红壤侵蚀区, 是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的重点和难点。武汉植物园程晓莉研究员,王伟波助理研究员,博士生窦晓琳和张全发研究员通过长期的资料收集,调研和实地考察,选育和筛选适宜品种,集成了优质高生物量种植和植被群落构建模式技术,构建了适合花岗石红壤不同侵蚀立地的三种植模式:①极强度红壤侵蚀立地的乔灌草混交模式,种植水保草模式,以草促林先让草层改善原有的林分环境,促进乔木的有利生长;②强度侵红壤蚀立地的老头松近自然改造模式,即取了植被恢复措施“草- 灌- 乔”组合的方式,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解决了这些地区往往因生境恶劣,物种单一,治理效果不佳的问题,而在轻度水土流失地或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度水土流失地及人迹少至的远山、陡坡、荒坡地研发出老头松近自然改造的补种阔叶树种和养分调控模式。③在轻度红壤侵蚀立地经济林采取了生草覆盖模式,不仅能快速减轻土壤的侵蚀,增加土壤的养分积累,而且提高经济林的经济效益和植被固氮效应。同时对所构建的不同植物群落类型的生态效益(包括群落生长特征、水土保持效果、土壤性状改良等)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土壤侵蚀强度与地表植被覆盖率以及覆盖植物群落类型和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筛选出适宜南方红壤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技术方法和恢复方案,并选育和种植出适宜南方花岗石红壤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优良植物物种(芒草)。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红壤侵蚀退化立地的植被恢复的方法,其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应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改善侵蚀退化红壤,减少水土流失,增加保水功能和提高其适应植物生长的能力,使退化的红壤区域的植被能够高效率地恢复,促进植被迅速恢复。

相关附件: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技术支持: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备05004779-1号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