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国内外学者合作在外来植物入侵机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2013/09/06 | 来源:| 【字号: 】【打印】【关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等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实验室入侵生物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与美国莱斯大学和美国农业部等的国际同行合作,在外来入侵植物与昆虫相互作用及入侵机理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最近的相关结果分别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3) 和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2013)上。

  在前期关于我国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生境下抵御昆虫能力的研究基础上(Biological Invasions 2010,2012; Plant Biology 2010; Biological Control 2009; Weed Research 2010),实验室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和增温试验发现,增温能够提高天敌昆虫在其目前分布北界及较高纬度地区的越冬能力,有望抑制这些区域内的空心莲子草的生长和繁殖。同时,气候变暖也将进一步促进入侵植物向更高纬度地区扩散。但由于天敌昆虫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低于入侵植物,在较高纬度地区,植物入侵态势将因缺乏天敌昆虫而加剧。因此,气候变暖将不仅直接影响入侵植物,还将通过影响其天敌昆虫的发生和分布,对植物入侵带来相应的结果。这些发现对于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外来入侵植物及其天敌的发生和扩散、指导入侵植物治理具重要价值。研究成果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3)上。

  为了全面揭示植物入侵机制,除了对我国的入侵植物开展大量研究外,科研人员还研究了原产我国、现入侵美国的植物-乌桕。通过与美国同行合作,发现了我国乌桕与美国乌桕在植物抗虫性和次生代谢物质以及竞争力方面的不同(Journal of Ecology 2010, 2012;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2011; Oecologia 2012; Ecology 2012),这些结果为探明入侵植物资源分配(生长或防御)与入侵力的权衡关系(trade-off)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最近,研究人员又以乌桕和同时具有地上(成虫)和地下(幼虫)两个生活史阶段的红胸律点跳甲为对象,研究植物与地上和地下昆虫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植物单宁和氮在叶片和根部的重新分配导致地上和地下昆虫不对称的互作关系,即地上成虫有利于地下幼虫发育,而地下幼虫则抑制地上成虫生长。这些发现有助于阐明植物化学物质在调节地上和地下昆虫种群动态所起的作用,并且对于指导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结果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2013)上。

相关附件: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技术支持:武汉植物园科技支掌中心 鄂ICP备05004779-1号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4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