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草属(车前科,以往常置于玄参科)植物全世界约有20余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北美洲。本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本,多具互生叶,萼片五枚,管状花冠檐部四裂。花冠筒直或稍弯曲,通常里面被一圈柔毛。该属植物在中国和其他地区有多种用途,常用于治疗和处理水肿、腹水、血瘀、慢性肾炎损伤、发热、咳嗽、头痛、关节炎、痢疾、风湿病、胸腔积液、肝损伤等疾病。尽管该属植物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使用,但鲜少看到关于其传统用途、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的综述性文章。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和分类学学科组研究人员通过对在线数据库、报告和书籍的广泛搜索与查阅,收集并整理了关于腹水草属物种的民族植物学、植物化学、药理学等方面的数据与资料,这对系统地评价其药用潜力以开发相关药物及促进该属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1种腹水草属植物被广泛用于传统医学中,其中以在中国的使用量最高。据报道,从该属物种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萜类、黄酮类、碳水化合物、植物甾醇和酚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抗炎、镇痛和胃保护活性等多种药理活性,这为其广泛的民族植物学用途提供了理论支撑。腹水草属植物作为治疗多种疾病的潜在候选药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然而,目前对于该属植物的毒理学和安全性研究十分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其提取物及化合物的毒理学、药物标准和作用机制,对确保质量、安全和疗效尤为重要。
相关论文以" A review on the traditional uses, 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the genus Veronicastrum (Plantaginaceae) "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Ethnopharmacology。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和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资助。肯尼亚籍学生Elizabeth Syowai Mutinda、Elijah Mbandi Mkala和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任静为共同第一作者,胡光万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组的其他学生也参于了该项研究。
图1 研究内容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