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应武汉植物园邀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姜全研究员、新西兰皇家植物与食品研究院首席科学家Jia-Long Yao(姚家龙)研究员到武汉植物园进行学术交流,园部分PI、青年科研人员、在读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报告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韩月彭研究员主持。
桃树是一种食用和观赏兼用的重要经济果树,因其肉质鲜美,被称为“天下第一果”。在生产过程中,优良的品种能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也能创造高的经济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桃育种科学家们已育出了丰富多样的品种,但新形势下的桃育种工作如何开展,这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姜全研究员以题为“新形势下桃桃产业的变化和发展”与在场的师生们进行深入仔细的交流。他详细地讲述了桃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鉴定策略,以及育种的目的和手段,同时也提出了桃种质创新和育种对育种者的要求。结合自己30余年的育种工作经验,他还提出了未来中国桃育种形式和策略的变化,令人深思。
苹果是世界上重要的水果之一,也是我国的第一大水果。苹果的大小和色泽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最重要因素。姚家龙研究员以题为“microRNA regulation of apple size and coloration”详细地讲述了近些年来课题组在microRNA调控苹果果实大小和品质方面的研究。尤其在microRNA172 靶向AP2基因,影响其mRNA稳定性以及蛋白质的形成,从而参与对MYB基因调控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索。他的工作为如何改良苹果果实大小和色泽提供了新的思路。
报告结束后,两位报告人与师生就相关领域内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细致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报告人简介:
姜全,男,研究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工作,曾获中国农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首都劳动奖章,以及北京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Jia-Long Yao博士,PFR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果树果实发育分子调控机理研究,在果实发育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次揭示了PISTILLATA基因在苹果无籽果实形成方面的重要作用(Yao et al, PNAS,2001),为模式植物拟南芥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作用,研究成果备受新西兰及全世界的关注并在Current Biology和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等世界顶级杂志上做了评论。同时,在拟南芥SEPALLATA基因尚未命名前,开展了苹果、番茄同类基因TM29和MdMADS8研究,阐明了它们在调控果实发育中关键作用及新功能,研究结果已在Plant Physiology(2002)和Plant Journal(2013)等植物学权威期刊发表。最近揭示了苹果microRNA172是控制苹果果实大小变化这个关键的驯化性状的关键基因(Yao et al, Plant Journal, 2013),促进了人们对多年生木本驯化规律的了解,研究结果对于阐释生物适应性及指导现代植物的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构建了苹果、梨等多年生果树组培再生和基因转化体系,为广泛开展果树基因功能验证提供了良好平台。获批专利8个。
姜全研究员做报告
Jia-Long Yao研究员做报告